专访旅日侨领林伯耀:一生心系二战受难同胞 故事-游学 Ванлань 2501623

  中新社南京9月9日电 题:专访旅日侨领林伯耀:一生心系二战受难同胞

  中新社记者 申冉

  “1978年,我带着四十多名日本青年来到南京,惊讶地发现,这里竟然没有一座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馆。我当即向当地政府官员请求:应该有这样一个地方。”7日,73岁的旅日华侨、中日交流促进会秘书长林伯耀在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回忆。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作为最早呼吁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的海外华侨,林伯耀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下文简称江东门纪念馆)的半生渊源,说来话长。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南京保卫战史料捐赠仪式上,华侨林伯耀先生向媒体展示发生在1937年南京保卫战期间的教导总队及南京卫戍司令部的原始文件。<span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span>记者 泱波 摄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南京保卫战史料捐赠仪式上,华侨林伯耀先生向媒体展示发生在1937年南京保卫战期间的教导总队及南京卫戍司令部的原始文件。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这位七旬老者最为人熟知的事迹,是其坚持数十年,为二战后期被强掳到日本的华人劳工寻求索赔和道歉作出巨大努力。四十年来,林老也未停止过对江东门纪念馆和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关注。

  林伯耀在采访中回忆,1985年,听到江东门纪念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的消息时,他激动不已,当年就组织了40多名华侨青年和100多名日本青年到南京参观。

  “我们可能是最早到纪念馆参观的日本团体。尽管当时纪念馆的陈列非常简单,馆藏几乎没有,但大家都很宽慰,终于有这样一个地方。”林伯耀告诉记者,从此,他常年在日本组织华侨收集有关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文物资料,赠送给纪念馆。

  2003年,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66周年,林伯耀协同14位在日侨胞捐资在南京铸造了“和平大钟”,这座大钟至今仍在纪念馆广场上矗立,成为纪念馆的标志之一。

  如此执着地为战争受难同胞奔走,是因为生于1939年的林伯耀,一生都深受中日战争阴影的影响。

  林伯耀告诉记者,自己的父母是福建福清人,早年为了谋生来到日本。尽管自己是土生土长在日本的“二代移民”,但5岁时的一场经历却在他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那天,有一家人正在为阵亡在中国战场上的亲人举行葬礼,这家主人看到我们走过,就一边喊着‘支那人’,一边放出大狗来咬我们。后来,我就哭着问母亲,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喊我们?为什么要赶我们走?母亲流着眼泪告诉我日本人在中国战场上干的坏事。”

  林伯耀说,在青少年时期不断被日本人嘲笑和欺负,激发他钻研中日历史,并一直为在日本的战后华人劳工奔走努力,“当时就一个感受:中国弱小,在外的游子也没有底气。”

  如今,尽管年事已高,林伯耀依然在为战争中受难的同胞奔走呼吁,“中国强大了,我们就更应该让世界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和日军犯下的罪行。”

作者:编辑:Ванлань
分享

相关新闻

关于中国彩虹网|广告服务|联系方式|网上投稿|法律顾问(吉林创一律师事务所)|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0431-82530026|举报邮箱:jb@chinajilin.com.cn

Copyright (C) 2001-2006 chinajil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彩虹网版权所有吉ICP备17001367